工作经验总结

想来工作也有两年了,回过头望去自己的成长,学到了很多。其中多是一些方法论和产品意识。虽然产品和交互,这两者的岗位能力有交叉,各自有各自负责的更专业的领域,但是不得不承认一个没有产品理念意识,没有对产品负责态度的交互设计师是做不出来一个好的设计方案的。这也是在一次次项目的实践中,和一次次与产品经理的PK中,我渐渐明白的深刻道理。不仅仅是做交互设计师,沉淀下来的这些道理,是我做任何工作时都可以视为的珍宝。感谢工作以来,身边一位位重要的同伴、好友教会我这些:

1、凡事总会有目的
2、用数据说话
3、利用情绪————恐惧
4、全链路思考问题
5、反馈与沟通

凡事总有目的

有一次当我兴致满满地拿着优化方案去找产品经理,提出某个页面的信息需要优化。产品经理没有说我的方案是好是坏,我高谈阔论着发现了什么问题,觉得这个页面怎么怎么不合理,希望改成我建议的样子。当然也有可能找他提需求的人实在是太多,他要判断什么是最重要的,应付所有需求方,面对我的需求,确实并比上业务方、老板的需求来的重要。他耐心对我说,你做这件事的目标呢?事情可以做但是总要有个目的。

当我漫无目的吭哧吭哧的画原型的时候,我也没想过我为什么要这么做。

后来我想过,即使我做成了有什么用呢?给用户、企业带来什么好处吗,没想过。这样也会让我在做方案的过程中产生迷茫。在接到一个需求时,没想过为什么要做这件事,做成了也没用成就感,因为我没有给自己设立目的,自然会不为了保持好这个目的进行探索,甚至会偏离目的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。在做具体的产品/功能设计工作之前,一定要先明确清楚几点的。业务目标:产品的商业目标是什么,UV/PV/达到多少,满意度要达到多少等;用户目标:面向什么样的用户,解决用户什么痛点,解决用户什么问题,满足用户什么样的使用场景。

以前经常会想当然的觉得这个功能没用,开始抱怨老板和产品。后来却不会这样了,自接到一个需求,我首先是思考为什么要做个需求,需求方是有什么问题和困难吗?他的出发点是什么?他有什么目标?我探究到做事的目的后,自然就更好的理解这件事应该怎么做,这样在执行设计的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方向感,也能在评审的过程中引导大家根据目标给出意见反馈,并尝试提出成本最低效果更好的解决方案,而不是盲目地纠结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。

用数据说话

当我第一次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时,很有意思,还是我在和一位产品经理争论一个项目时,我们互相都说服不了对方,各自持有各自的观点,各自有各自做法的原因。最后这位产品经理抛出来一句 “ 我们看线上数据,让数据说话 ”这一下说的我哑口无言,我其实心里是没谱的,利用理论依据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已,到底效果如何一点都不敢打保票。只有最后客观的数据会告诉你,你做的到底好不好。嘴上说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功能,但是最后呢,你都没有拿出来大家使用功能的点击量,你怎么证明大家喜欢…

大概从此以后,我逐渐重视起数据起来,有异议摆数据解除异议。工作中一定会有方案的犹豫,我到底要不要这样做,我该怎么做,找数据支撑。如果数据告诉我A页面的曝光量是80%,B页面的曝光量是10%,信息是放在A页面还是B页面,问题引刃而解。我希望更多的人看到想表达的信息,我就应该把信息放到A页面。

总结了数据在工作运用中的两个作用:1是跟踪和证明自己做的项目是否达到了目标 2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利用数据输出你的方案。

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数据无处不在,用户体验设计也是如此,你如何证明你的决策是正确的?你如何证明你的作品达到了目的?答案是数据。
摆出客观的数据,比说自己的感受要显得专业的多,并且有理有据。

利用情绪————恐惧

梁宁老师的同理心训练课程,说过一个观点:我们作为一个产品人,为什么要对情绪这么重视?因为用户是无法像专业的产品经理那样,说出他的体验,他能展示的就是用户的情绪。恐惧是痛点。

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。人们为了解决恐惧,会毫不犹豫的花钱。心理学很有意思,把握人性的特点,将信息传达给用户,让用户产生恐惧,利用好用户的情绪,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。这对我在界面上应该摆放什么信息,写什么文案非常有帮助。我会为了想撬动用户的某一个点,来仔细思索页面方案应该怎么出。也是时常我在处理产品、视觉、对交互方案的异议时,我通常会问一句“ 你是在担忧什么吗?”这样我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们如此坚持观点的理由是什么,是在害怕什么吗?从而利用这个点来阐述我的方案,从而得到他们认可解除异议。

全链路思考问题

作为交互设计师,出稿的基本能力是没有问题,差异点在设计思考能力,业务理解能力,复杂逻辑处理能力。将自己的职责边界扩大,跳出舒适区,站的更高看的更远。时常会考虑上下游的协作,我虽然是一名交互设计师,输出物是原型方案,但是我不只是一个“画图的”。

我会考虑产品的意图,会考虑视觉的协作,虽然这个过程也是和产品、视觉发生了很多碰撞,但是实施证明我这样做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是对的。
交互、产品、视觉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见面就是吵架,应该是同一个战线上一起协作的好伙伴,我考虑了更多问题,提出自己的建议,给予帮助但又不插手,剩下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,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和信任,使得日后的工作协作较为和谐愉快。

反馈

反馈,很有意思,这个点的重要不仅是体现在具体的产品交互设计中,还体现在做人的道理中。

我很感谢我刚入行时,领导教给我的第一句话,工作要及时给予反馈,让领导和同事知道,你知晓事情并且进度如何。
这让我养成了有邮件必回、交给我任务我会说出什么时间点完成的好习惯。这一点,带给共事的同事的情绪都是愉悦的。

在交互设计中,界面的操作伴随而来的是反馈,有操作就有反馈。让我更透彻的理解反馈的重要性。在进行交互设计时会时刻思考反馈,告诉用户操作是否结束了,操作结果成功还是失败?操作之后跳转到哪里?

反馈,非常有趣